你是不是盯著我的「傷疤」!


幻想的傷疤可能是你以嚴格的標準,身體上覺得自己太高、太矮、過胖、過瘦;或學歷低、家世不好、悔恨的事。


我們都活在別人給的回饋,和自己想像的人設中。


夢中做夢不知夢,戲外看戲忘了戲。


人生若夢誰都會說,終生做夢怎不醒。


—————————————————


達特茅斯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特‧克萊克博士設計了一項實驗來說明「身體印像」如何影響人們的看法。


研究人員在女性受試者與參加實驗的陌生人互動之前,在女性受試者身上做了一道「劇裝疤痕」。


婦女們不知道的是,在與陌生人面對面交談之前,傷疤就「被擦乾淨了」。


儘管如此,這些婦女表示,陌生人盯著傷疤看,讓她們感到不舒服。


Dr. Robert Cleck, a psychologist at Dartmouth College, has devised an experiment that illustrates how 「body image 」affects how people think. 


Using theatrical makeup, researchers fashioned a scar on female subjects before their interaction with a stranger hired for the experiment. 


Unbeknown to the women, the scar was removed before the face-to-face conversation with the stranger. 


Nevertheless, the women said the stranger had stared at the scar and made them uncomfortable.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呆、放空、白日夢,此時大腦開始跑預設迴路,把過去痛苦的,現在煩惱的,未來不確定的都拿來跑一跑,想一想,完全沒休息到。


只有「專心」這迴路才會休息,所以明明腦子感覺很疲累,打一場遊戲,爬一座山,或瑜伽、正念、內觀、禪坐,畫一幅畫後,都有輕鬆清醒的感覺。


所以想先逃離煩惱的事,就專心做你喜歡做的事,讓那個煩惱休息一下,不然沒專注的放空,大腦是不會自己休息的,會更鑽牛角尖。


「放鬆身體且專心一事」就是「禪」。


看來「放空」無敵,


「白日夢型的放空」會更有創造力;



「禪意型的放空」,知道有念頭,不跟著延續下去,只是「體驗」著身心感受,「接受」著身心環境,最後自然「放下」身心環境,會有輕鬆清醒感。


「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




參考資料


在神經科學中,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是一個與大腦各區塊有高度交互作用的大範圍網路。


一般而言預設模式網路在人不將注意力放在外在的世界時開始動作,此時大腦會處在清醒的休息狀態,例如做白日夢或放空時。人在想著自己或他人,回憶往事或計畫著將來時,預設模式網路也是會處在活躍的狀態。也就是當人放空的時候,預設模式網路就會自然啟動。人在處理一些有目地的任務時,預設模式網路是關閉的,所以預設模式網路也被當成是反任務的網路,但當這些任務是與人際關係或自身生活經驗相關時,預設模式網路就會再次開始動作。預設模式網路與注意力網路是呈現負相關的,也就是注意力提高時,預設模式網路的活躍程度就會降低。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預設模式網路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拋棄者」的語言通常是這樣:


「我需要時間和空間來整理我的思緒。我需要走出這段關係,這樣我才能夠有足夠時間和空間。我在乎你,但我不夠愛你,不能和你一起生活。不要問我為什麼我不再愛你,我只知道我想分手。傷害了你,我很不好受,但我只能這樣做,和你在一起也會傷害你。我們可以做朋友嗎?」




「被拋棄者」的語言通常是這樣:


「拜託不要離開我!你為什麼不愛我?告訴我,我的問題在哪裡,我會改的。我肯定有什麼問題,可是我不知道問題是什麼。我做錯了什麼,請告訴我。我還以為我們感情很好,我不明白你為什麼想要離開。在你離開之前,請多給我一點時間。我想和你做朋友,可是我愛你。請不要離開我。」

節錄書中段落《Rebuilding when your relationship ends》


該怎麼處理悲傷症狀?首先你要承認他們的存在。他們代表你需要處理悲傷,所以請接受這一點,不要否認,因允許自己感受痛苦。哭泣、叫喊、痛苦的打滾,這些都是表達悲傷時不具破壞性的行為。下定決心來處理自己的悲傷吧!你可以找一個恰當的時間和地點來表達悲傷。


如果你不表達出悲傷,身體就會藉由生病來表達悲傷,像是小小的病痛,例如頭痛,但也可能是得到潰瘍性結腸炎、關節炎或哮喘。悲傷的情緒得不到解決,身體就會處在巨大的壓力下,所以候你的醫藥費帳單就可能大幅增加。


如果悲傷已經處理完畢,內心就會有一種釋然的感覺,就會知道,自己已經完成悲傷的功課,再也不會陷入悲傷的黑暗陷阱中。



「悲傷的階段」


階段一:否認。

否認面對不真實的感覺,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否認:「我才不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只要再等一等,一切都會好轉,我愛的人也會回來的。」此時人們常常會對感情休克、麻木,從而否認任何感覺,他們會進入「機器人」的階段,裝作什麼都沒有發生的樣子,壓抑憤怒,然後就抑鬱了起來。



階段二:憤怒。

人們漸漸開始接受分手的事實,憤怒的感覺也就隨之而來。在這之前,憤怒的方向是朝著自己的,這助長了壓抑,而現在憤怒的方向轉為朝向他人。當你表達憤怒時,一方面感覺比較舒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的憤怒讓對方更不會再回頭了,所以會同時產生內疚,和矛盾。


階段三:討價還價。

當面對分手的事實卻還不願意放下時,人們就可能開始討價還價:「只要你肯回來,我什麼都願意做。我會改變的,什麼都能忍受。請跟我復合吧!」很多人真的會因為錯誤的理由而重新在一起:為了逃避分手的孤獨和不幸福。他們復合不是為了和前任建立有益的關係,而是因為「兩害相權取其輕」。


階段四:抑鬱。

悲傷的第四階段是對愛情最終放下了,從某種意義來說,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在這階段中,抑鬱是典型的症狀,這個階段的抑鬱有一種「廢話連篇」的感覺:「這就是生活的全部了?」你的內心出現了很多關於生活意義的對話:「我為什麼在這個世界上?我生命的目的是什麼?」這是個人成長的一個階段,此時人們會建立起更為堅強的自我認同,會去找到更深刻的生活目標,讓生活更有意義。


階段五:接受。

在這個階段中會接受分手的事實,你開始擺脫悲傷在情感上帶來的痛苦,開始覺得沒有必要在過去的關係上投入感情,現在可以實現更為圓滿的個人自由和獨立。


在進入下一段戀情之前,一定要完成這五個階段,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六祖惠能因聽到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開悟。


如果你看到有點感覺好像要開悟開悟的,拜託出來超度眾生吧🙏。




佛陀問:「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否?」


「虛空」某一層次來說是我們的「空間感」。


而這個「空間感」,當我們遙看星空🌃,遠眺群山,展眼大海,心中本來就不需要處理的煩惱竟然消失了。而這空間感其實可以無邊無際,只能體驗不能用思考的方式。


當遇到不想見到的人,可以發現身體緊繃,心理準備對抗,而「空間感」是逼迫的。


奇妙的是可以玩弄自己的情感、感受,藉由「刻意放大空間感」,在狹小的空間仍可以遙想穿透天花板觀看星辰,穿透牆壁遠觀大海,那份寬廣的胸襟,本就是從自己的身心所產生,把那份感受練到像強壯💪的肌肉,吵架吼叫時,也可以帶著山頂上伴隨著廣大視野的感受,更舒壓。



佛陀問:「云何為眾生說法,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沒有一定要說什麼法才是佛法,只要是適合對方的,可以消除煩惱的,自己本身並沒有執著對方一定要怎麼做,而是看他餓,給他吃;看他累,給他休息;看他生氣,給他排氣;「如如不動」,不變的是沒有以「自我中心」行動,暗藏虛偽的自私的計謀,或想滿足被人需要的慾望,自己本身是乾乾淨淨的,像「虛空」般廣大。


為什麼能做到這樣呢?因為明白體證一個道理,一切因緣所生的萬事萬物,又叫眾緣所生,「眾生」。如夢境、幻覺、水泡、殘影;如露水、又如電光,應該要有這樣的認知。


所以就能看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的我們》20230830

這部在預告時就深深吸引我,因緣(In-Yun),講一對深深相愛的小學情侶,因為女生從韓國移民加拿大,跨越24年才又見面,彼此記憶中那段初戀,在12年前曾經遠距離視訊接上線,但時間的日夜相反,空間的13小時的飛行距離,無法接觸的彼此,終究因為無法見上一面而感到疲憊。

當成為所謂的「大人」帶著過去一直無法在一起的遺憾在「紐約」見面,那不是韓國,是一個自由之地,但那自由之地有個愛她的丈夫,即使知道她心裡缺了一塊仍完全接受她的丈夫。

男主角即使知道她已結婚七年,想見她的想法仍未抹去,在一個和女友暫時分離考慮是否能給她幸福婚姻的茫然空窗期,去見上念念不忘且結婚的初戀應該是個「GOOD IDEA」!!!

見面無語,人事已非,只是桃花依舊笑紅顏,小女孩不在了,小男孩也不在了,但各自曾經相處的因緣實實在在發生過,但因緣隨著移民的空間改變,隨著時間的流動改變,只剩抓著不放的美好記憶。雙方藉著24年後的見面,重複溫習那一幕幕的相處,多的時候只是帶著姨母笑或苦澀不捨的笑望著彼此。

你好啊~終於又見面了,再見了,帶著這份執念會再見面吧!

或許下一世我們會是姊妹或兄弟。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實才會讓你自由

推薦日劇「重啟人生」



我們在想像中的苦比在現實中的還多。   《 山道猴子🐒🛵》



過去的已過去了

未來不必預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



「照片」


照片就代表是那個人嗎?照片中的人,只是反射經驗中記憶的、所想像的人設形象,和現在活生生呼吸著的那人是不同的,何況那人想的事、說的話、做的事、經驗的累積,容貌都時時在變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能夠這樣相遇難得因緣(운명 unmyeong),善待身邊人。



「因緣」


何謂因緣,如可燃物+助燃物+燃點三種條件具足時必定燃燒🔥。


所以各種現象的產生必定其條件具足,但也因此常生滅變化。


用夢幻泡影的心態看火之生成因緣就不會執著起煩惱。


如要滅火,拿掉火的可燃物,釜底抽薪,或隔絕氧氣,或降溫在燃點下。


知火之因緣,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要用火時聚合因緣,不需要火時離散因緣,像開瓦斯爐那樣自在。


再舉例來說,能看到這段文字的條件就非常複雜,手機怎麼來的,APP怎麼來的,為何這個時機點開,這圖像為什麼吸引你,為什麼你看得懂文字,當然還要活到現在,還有為什麼我會在這邊寫文章,為什麼會知道這APP,還願意下載…等。當一條件改變,情況將會不同。



「我的」


我的容貌、我的工作、我的學歷、我去過哪裡、我的人氣、我認識誰、我擁有的、我的喜好、都是我的我的我的…。


但「我」是什麼?


我是這個會老病死的身體?

我是每刻都會改變的想法?

我是那個輪迴轉世不同身體的靈魂?

人的靈魂,食蟻獸的靈魂,白蟻的靈魂,鴿子的靈魂,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樣子!沒有一個不變的靈魂,那是一種執著「自我中心」的力量,唯識派的會說那是第七識、第八識,根據你心裡想的、嘴巴説的、身體的動作、一點一點的改變成分,然後這股業力會帶你去投胎人間道、或在天道或鬼道或解脫道。


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我!本來沒有我!



「不昧因果」


貫連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因果報應仍有。「慚愧」努力不夠幫助他人太少,「懺悔」有意無意對他人所造成的傷害,「感恩」他人包容我各時期的無知。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青年禪七心得 

我喝到這輩子目前最好喝的沙士,發生在第七天開放兩小時自由拜佛、拉筋、打坐、或所謂的喝水洗手,聖嚴法師影片中說這段時間即使你看看頭髮、手指、數數腳趾頭都允許,就只是放鬆心情、放鬆身體去體驗感受,當然如果可以上座用功也不要浪費了這最後這珍貴的兩小時。

那時看到圃團想到要再坐兩小時,實在受不了,我先跪著合掌注視釋迦牟尼佛,這佛像的微笑怎麼可以這麼親切可愛,我用見佛像如佛在的心,看著佛陀,那時候跪著比坐著舒服,跪到膝蓋痛時,改站起來也是看著佛陀,用立姿禪全身放鬆的站著,欣賞著佛陀的相好莊嚴,如果有人長得這樣,那真的很難不被他吸引,但真的佛是長這樣子嗎?想起在楞嚴經有說到佛陀堂弟阿難,當初就是因為被佛陀的相貌所折服或是說讚嘆為何有人的這麼好看因而跟隨他修行。

當我著相時,心中突然生起一句話,沒有貪瞋癡時就是相好莊嚴,在金剛經佛陀說「若以色見我,則不能見如來」。聖嚴師父影片雖已老年之姿,但也真的一看就歡喜。

望著望著卻又感嘆都無緣見佛陀甚至聖嚴師父一面,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那遺憾悲傷的感覺,讓我開始禮拜佛陀,當頭頂地面時突然的痛哭流涕,但拜時確輕鬆了不少,像體重突然減輕了十公斤般的輕盈。

那時走出禪堂把涕淚洗淨,發現手的觸感很柔軟,我知道這是神經感受的轉變,身體有圃團軟綿的感覺,看見義工準備的沙士,那我來體驗整個禪七最刺激的飲料吧!

在空無一人的休息區,知道大家都在禪堂用功中,貼靠牆壁,看著早晨戶外禪的遠景,連綿的綠山,棉花的白雲,土黃磚色的建築,禪堂內吹出的冷氣和戶外芬多精的氣味融合,我打開沙士,那嘶沙聲清清楚楚,那香氣和口中刺激味蕾的二氧化碳氣泡,也是清清楚楚,我是真的用極其安心的,像這整個空間都是我的感受去體驗,那片刻像是把這七天不斷地用方法感受放鬆身體每個部位的累積,還有那自然生起懺悔禮拜後的放鬆,換得了那禪味的沙士,雖然看起來像拿著啤酒深思憂慮望著遠方的形象,但內心是很坦然放鬆的。

有種心經所說,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真的妙不可言,但我相信同學們都在不同時刻感受到本自俱足那安定的力量。

感恩禮拜此美妙的緣起眾生,為了得到很美的佛牌,藉此次機緣在法鼓山皈依佛法僧的寬源優婆塞,合十敬上,阿彌陀佛。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絕命毒師〉20230630

這是一個生命鬥士的故事。

十年前評價極好的影集,當初看了一集就看不下去。經過歲月的洗禮,近期〈絕命律師〉的完結,加上神劇的威名不減,於是再踏入此世界。

當BROTHER-IN-LAW EDA探員被殺時,我跟著海森堡一起爆哭,那時海森堡願意用所有的七千萬美金求饒,換他的兄弟活命,那一槍,讓我看見海森堡對於親人那巨大的愛,而毒品所賺的金錢,在這販毒產業鏈中,所謂IN THE GAME的人都覺得,只要我能拿到就是我的。

最後海森堡對妻子承認,我製毒賺錢,這一切都是為了我自己。因為我樂在其中,這讓我感受到,我是如此生龍活虎的活著,我是男子漢最終建立了自己的事業,即使是非法的也覺得很有成就感。

海森堡後悔當初離開自己創立的公司,也放棄了自己的發明,那間公司成為上市公司,幾千億的價值,因為在事後發現當初是被經過巧妙的設計,讓自己想紳士般的離開。被當時情人、好友、也是合夥人背叛,損失了當億萬富翁的機會,對比高中老師的自己,極度憤怒並渴望成功來復仇,沒錯,「復仇」是這部戲的主旋律,也是能讓人類感到興奮的毒品。

很喜歡海森堡帶著傑西一同闖蕩販毒集團,在那個世界他們是真正的父子情深,傑西 THE KID IS HERO,一位本質忠心直接善良的人,讓失去兒子的麥可也把他當兒子一般對待。

讓人覺得刺激、又苦惱,又興奮的是,要怎麼不讓家人知道,要幹掉集團老大不然自己會死,又不能讓緝毒局的兄弟抓到,要保護傑西,保護家人,保護秘密,並試著不讓自己被殺掉,避免車壞掉,渴死,熱死,毒死,或者手術失敗死,化療死,癌症病發死,關關難過關關過,絕處逢生。

但我覺得真正讓這部影集閃閃發亮,成為典範的地方,在於細膩巧妙的劇情和演技,讓你能夠理解甚至認同所有人的痛苦和行為,即使劇中所有人立場都是衝突的,有缺陷的,大大成熟了自己幼稚的是非觀,也理解到JUSTICE WILL COME,你所做的惡事終將帶來惡果,像個男人接受consequence,一切是你自找的,自作自受的。

以海森堡而言,要面對的是失敗的事業,外遇的妻子,殘廢的兒子,自大的兄弟,多嘴的妻子妹妹,背叛的朋友,高中小屁孩,壓榨自己的洗車場老闆,入不敷出的生活,又面臨剛出生的女兒,和所剩不多的癌末壽命。海森堡在最後兩年,吐了怨氣,建立了名聲,提供家人財富,這個男人,用巨大的努力、學識、膽識、聰明創立一個帝國,如同炸雞店老闆弗林,HE IS PROVIDER,他是一位勇敢向生活反擊的戰鬥者。

〈絕命毒師〉為因生活折騰而茫然怯弱的人帶來強力的震撼。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路玩到掛」20230630

這部2007年的電影,已經過了16年,現在可以看見主角更深刻的情緒,黑手主角一輩子為家人生計努力工作,無法追尋當歷史教授的夢想,而在人生最後三個月,面對老婆質問為何不再為家人繼續和病戰鬥,他回說:這輩子窩在車廠養活一家人,沒讓任何人餓著,這還不夠嗎?這是死前疑惑是否成為理想的自己,這樣的人生值得嗎?所帶來的痛苦。

埃及的天堂之問,你有找到生命中的喜悅嗎?你有為他人帶來喜悅嗎?黑手主角遇到貌似靈魂伴侶投其所好的誘惑,才發現終其一生付出的愛,擁有了最珍貴可愛的家人。(愛別離苦啊。)

而白富商,以為自己白手起家發財不是等閒之輩,但最終也是需要愛和關懷,除了金錢上無慮,更需要精神上、時間的陪伴照顧。(外財布施,內財也要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電影中白富商得知自己僅剩不到一年的生命時,專屬私人醫生問還需要什麼嗎?反常的一念「無私的善」生起,叫醫生幫查隔壁床黑手主角的醫療狀況,因為常連絡不上醫生,甚至影片中醫生都沒出現過,因而開啟兩人生命結束前一起經歷的美好回憶和心靈療癒。(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藉著影片直視死亡,回想自己生命過程中那些想達成的願望,小學四年級夢想成為班上最強的躲避球手,那麼男同學會崇拜我,女同學會喜歡我,「想被喜愛的心」,隨著時光不斷的替換並累加,成為夢想擁有最帥氣的交通工具,富有的企業家,美滿的家庭,好看的外型。那些「求不得苦」如影隨形,伴隨著對生命的疑惑和嫉妒心,為什麼我想要的得不到的,憑什麼他人可以輕易擁有,偶爾發現自己擁有的是別人想要卻得不到的,卻覺得那是他的事與我無關。

一直很喜歡聖嚴法師在電視新聞廣告的形象,2009年得知師父圓寂時,難過惋惜台灣失去一位非常好的人,雖然常看心靈成長的書想化解煩惱或者學成功捷徑,那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和方法卻更加重了貪瞋癡慢疑,煩惱更多。一直不知道師父有許多著作,也無緣親近法鼓山,在生起對於今生煩惱痛苦之多的慚愧、懺悔心且在業障沒那麼重時,善緣成熟在2018年才得見聖嚴法師「人行道」書中闡述的「因果因緣」,人是生來受報、還願、許願的,開始理解在「緣起」法下眾生平等,一切現象發生均已具足其條件。福報、智慧都是要付出而來,不僅是過去的業,也有現在身口意所造的業,只能當下覺照去接受或念佛,才能當下減少痛苦;只能當下覺照去利他的善心行善,才能越來越好,更理解到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才是讓生活更自在的秘訣。

不同時期觀看同一部電影,在要更多更好的更刺激的時期,多是被跳傘、開跑車、豪華旅館、私人飛機、豔遇、看世界奇景所吸引,那時體會不到,有家人陪伴,付出利他的愛,相互接受愛護彼此,更是珍貴。主角內心都有一碰就痛到不想面對的傷口,發現沒成為歷史教授且妻子已老去,怕自己不再愛妻子;或愛用錯的方式傷害了女兒的婚姻關係,又都因自尊和自責無法面對彼此。(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想要做的事太多,需要做的事不多。)

不要等到死之前,才自問這一遭生命有價值嗎?來不及了~

如果我有對不起你的地方,我跟你道歉,請原諒我!
如果你曾幫助過我,感謝你,祝福你平安健康快樂,南無觀世音菩薩。
如果你對我有愛,請念阿彌陀佛為我祝福。
如果我心中有恨,願轉念佛慈悲。
如果我心中有愛,願念佛為你祝福。
電影最終,告訴我們一段坦然互相接受且真誠關愛的關係,最令人滿足。

我想還是需要佛法的無我相布施的智慧和念佛來解脫苦惱,因為沒有輪迴觀、因緣觀、因果觀的愛、恨越深,所帶來的「愛別離」和「怨憎會」苦越苦。發願這期生命圓滿後,能順利移民到「阿彌陀佛國」才真妥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更新目標清單
1.坦然大方、真誠自在地活著
2.清楚放鬆,心中帶著微笑的生活
3.享受欣賞自己的喜怒哀樂,因為了解情緒不是真實的,是生滅的,不要執著在意糾結。
4.追求的目標是可以擴大心量,利益更大的範圍和更長的時間的,至少為家人帶來利益
5.時時帶著體驗欣賞的心念佛。
6.臨命終時,身無病苦、預知時至,意不顛倒,心無罣礙,沒有障礙的順利移民阿彌陀佛國。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集「翻轉人生 slip」20230628

你認識我嗎?
我認識你,你是人類,我當然認識你。

你朋友在受苦嗎?
你也在受苦嗎?
你可以不要一直執著自身苦難的!
你還有能力分擔一點別人的苦嗎?

你從來不考慮我的需求,你怎麼樣都不滿足,你只是一直take take take。

不用想回到過去,過去已經不存在了,你擁有的只有now。

在宿世通中,你明白身邊的人以前和你的因緣,當你了解輪迴的苦,和關係隨一世一世的變化,像演戲般不斷變換的角色,你明白是假的,但你背離常情的態度表情行為,大家覺得你瘋了,你只能裝作一般人行為,但心理上已經放下許多負擔。

餓鬼有著無止盡的飢餓感,但無法吞嚥,像我們一直無法滿足,求不得苦。

在想要追求和得到之間的空間,是等待、是渴求、是煎熬、是苦,放掉追求心能緩解苦。

和心中的魔鬼喝杯茶吧!不邀請他,不排斥他,只是看著它的存在,既然來了給它一杯茶吧!

親愛的因緣所生的自己,對不起,謝謝你,我愛你,請原諒我,我們和好吧!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