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而專注 像青蛙坐定」20220510

聞一聞
在這練習中,好好地用你的鼻子來嗅聞,只是嗅聞。就像偵探一樣追根究柢:到底是什麼?我現在聞到什麼?而不是去說好聞、難聞。把所有物品拿來聞一聞。


觸覺
兩人一組:猜謎遊戲
你在媽媽背上畫圖,讓他猜猜看你畫的是什麼?之後交換輪流猜。


單純聽就好
1.你身邊的聲音
坐下來,閉上眼睛,打開耳朵。
此刻,你聽到那些聲音?
很大聲還是很小聲?很遠還是很近?
在你前面還是後面?

2.試著只是聽,就像第一次聽到他們一樣,不去做任何評斷,也不用刻意去辨識他們,好嗎?


不管事情如何發展,全然接受它們就是這樣,如此,你更能好好地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玩遊戲
1.選一個玩伴,然後在他耳邊輕聲告訴他,你對他最真誠的讚美。
2.做三個搞怪動作,請對方模仿你。
3.把眼睛閉起來,想像你可以自由自在地飛到世界各個角落,你會想去哪裡呢?到了那裏,你想做些什麼?把這夢想說出來。
4.看看你的周遭,找出三個紅色的物品。
5.左手收心朝自己,五指張開,將右手手指放在左手拇指根部,從拇指邊緣往上走,同時慢慢吸氣,當到達最高處時,開始吐氣,同時食指開始沿著拇指往下走。用這種方式走完五支手指頭的外圍。
6.保持安靜15秒,傾聽屋裡、屋外的所有聲音,然後把你聽到的聲音描述出來。
7.裝滿一杯水,在室內繞一圈,不可以將水滴出來。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的療癒」20220509

本書由杜正民所著,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副主任委員。
法的療癒,藉由佛法的觀照五蘊非我、非我所,到深細的煩惱,如我欲、我慢、我使的生滅,共同的一一觀照、檢核,因此「心得解脫,法喜利故,身病悉除」!

並不見得是身體的病完全好了,而是去除我執,釐清自己的生命觀之後,身體的病痛大概就不成問題了。

《大醫王經》把病交給醫生,把命交給佛菩薩(或者是自己的宗教信仰),如此一來,自己就是沒有事的健康人。

以三寶為依歸,在慰訪關懷的過程中,不著急給意見或想法,而是去傾聽,從病患的主訴中,或許可以聽出一點弦外之音,了解對方真正在意的是什麼?有的人是放不下家人、有的人擔心往生之後,將投生何處?

苦是表面現象,集是現象背後的因,如果能清楚分析苦生起的原因,就能對症下藥,也會很清楚最後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一般人會落入常見與斷見,「常」是永生,「斷」變成沒有希望;從佛法的角度來看,生命是無盡的,不能只看今天,也不能只看這一輩子,還要看過去、現在、未來,而且到最後你會發現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如果可以建立生命是無限的人生觀,就不會限縮在一個時空裡,心才能維持平靜。

從我們的眼根與對境相觸,如後在識產生作用,這中間沒有任何一個實體,所以我們的感受不是實有的,而是隨著因緣改變而有所不同,可能是愉悅、苦澀,或者沒有感覺。但這都不是「我」所生的,而是因緣聚合而產生的。同理,耳所聽聞、鼻所嗅、舌所嚐、身體所觸、意所感,都是同樣的道理。佛陀要點出的是,沒有一個實體的我的存在。

由於我們慣於把自己當作一個實體,執著於「我」的存在,才會去追問:死後「我」該怎麼辦?

身體的痛對我來說是那麼「真實不虛」,但如果深入觀察會發現,苦受也是因緣所生,隨著因緣改變,前一刻和下一刻的感受都不一樣。死亡也是一個因緣,往生之後,我們的感官隨之改變,身心和感受,又是另外一個組合了。

其實這也是我們的錯覺,誤將生命支流切割,以為只有這一世,所以才會在乎治療之後,病情會好轉還是變壞、病痛是否可以根除。

唯有了解佛法真理、對生命現象無所畏懼,沒有後悔擔憂,這才是善終,來世必善。

正念正智以待時,正念即四念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什麼是正智,也就是對於自己所有的動作,包括來、去、靜止、瞻視、觀察,肢體的屈伸、俯仰,穿衣、持缽,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乃至於大小便利等,都清楚了知,這便是正智。

隨時告別,享受當下

每個計劃都有一個deadline,對我來說,每完成一個任務或一個計劃,等於跨過一條死亡線,也就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因此我用Today is the last day of my life.(今天是我的最後一天)鼓勵自己,如此一來,每一堂課、每一次會議、每一次聚會、每一次交談......,都是一場告別式。

當你在每一天裡完成告別,自然就會心存感恩,懂得珍惜每一刻,而且會更容易放鬆。清楚放鬆,享受當下,既是基礎禪法,也是一種人生態度。


生命的起點就是死亡的起點,生命的終點也是死亡的終點,兩者並無差別。

面對痛,來修行。

面對痛時,一是用觀痛,跟著那個痛走,但如果太痛時改用,方法二用念佛的方式,「佛」字剛好是送氣,所以念到佛的時候,就觀想把痛送出去。當時的痛是一陣一陣的,我就隨著痛的tempo(節奏)念佛,由於注意力不在痛,而是佛號上,反而覺得舒服。


◎佛說無常經(亦名三啟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靜奉 制譯
 ◎稽首歸依無上士  常起弘誓大悲心 
 為濟有情生死流  令得涅槃安隱處 
 大捨防非忍無倦  一心方便正慧力 
 自利利他悉圓滿  故號調御天人師 
 稽首歸依妙法藏  三四二五理圓明 
 七八能開四諦門  修者咸到無為岸 
 法雲法雨潤群生  能除熱惱蠲眾病 
 難化之徒使調順  隨機引導非強力 
 稽首歸依真聖眾  八輩上人能離染 
 金剛智杵破邪山  永斷無始相纏縛 
 始從鹿苑至雙林  隨佛一代弘真教 
 各稱本緣行化已  灰身滅智寂無生 
 稽首總敬三寶尊  是謂正因能普濟 
 生死迷愚鎮沈溺  咸令出離至菩提 
 生者皆歸死  容顏盡變衰 
 強力病所侵  無能免斯者 
 假使妙高山  劫盡皆壞散 
 大海深無底  亦復皆枯竭 
 大地及日月  時至皆歸盡 
 未曾有一事  不被無常吞 
 上至非想處  下至轉輪王 
 七寶鎮隨身  千子常圍遶 
 如其壽命盡  須臾不暫停 
 還漂死海中  隨緣受眾苦 
 循環三界內  猶如汲井輪 
 亦如蠶作繭  吐絲還自纏 
 無上諸世尊  獨覺聲聞眾 
P. 2
 尚捨無常身  何況於凡夫 
 父母及妻子  兄弟并眷屬 
 目觀生死隔  云何不愁歎 
 是故勸諸人  諦聽真實法 
 共捨無常處  當行不死門 
 佛法如甘露  除熱得清涼 
 一心應善聽  能滅諸煩惱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苾芻。有三種
法。於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何者為三。謂老病死。
汝諸苾芻。此老病死。於諸世間。實不可愛。實不光澤。實不可念。實不稱意。若老
病死。世間無者。如來應正等覺。不出於世。為諸眾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是故應知
。此老病死。於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由此三事。如
來應正等覺。出現於世為諸眾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外事莊彩咸歸壞  內身衰變亦同然 
 唯有勝法不滅亡  諸有智人應善察 
 此老病死皆共嫌  形儀醜惡極可厭 
 少年容貌暫時住  不久咸悉見枯羸 
 假使壽命滿百年  終歸不免無常逼 
 老病死苦常隨逐  恒與眾生作無利 
  爾時世尊。說是經已。諸苾芻眾。天龍藥叉揵闥婆阿蘇羅等。皆大歡喜。信受奉

 ◎常求諸欲境  不行於善事 
 云何保形命  不見死來侵 
 命根氣欲盡  支節悉分離 
 眾苦與死俱  此時徒歎恨 
 兩目俱飜上  死刀隨業下 
 意想並慞惶  無能相救濟 
 長喘連胸急  短氣喉中乾 
 死王催伺命  親屬徒相守 
 諸識皆昏昧  行入險城中 
 親知咸棄捨  任彼繩牽去 
 將至琰魔王  隨業而受報 
 勝因生善道  惡業墮泥犁 
 明眼無過慧  黑闇不過癡 
 病不越怨家  大怖無過死 
P. 3
 有生皆必死  造罪苦切身 
 當勤策三業  恒修於福智 
 眷屬皆捨去  財貨任他將 
 但持自善根  險道充糧食 
 譬如路傍樹  暫息非久停 
 車馬及妻兒  不久皆如是 
 譬如群宿鳥  夜聚旦隨飛 
 死去別親知  乖離亦如是 
 唯有佛菩提  是真歸仗處 
 依經我略說  智者善應思 
 天阿蘇羅藥叉等  來聽法者應至心 
 擁護佛法使長存  各各勤行世尊教 
 諸有聽徒來至此  或在地上或居空 
 常於人世起慈心  晝夜自身依法住 
 願諸世界常安隱  無邊福智益群生 
 所有罪業並消除  遠離眾苦歸圓寂 
 恒用戒香塗瑩體  常持定服以資身 
 菩提妙華遍莊嚴  隨所住處常安樂 
  若苾芻苾芻尼。若鄔波索迦鄔波斯迦。若見有人將欲命終。身心苦痛。應起慈心
。拔濟饒益。教使香湯澡浴清淨。著新淨衣。安詳而坐。正念思惟。若病之人。自無
力者。餘人扶坐。又不能坐。但令病者。右脇著地。合掌至心。面向西方。當病者前
。取一淨處。唯用牛糞香泥塗地。隨心大小。方角為壇。以華布地。燒眾名香。四角
燃證。於其壇內。懸一綵像。令彼病人。心心相續。觀其相好。了了分明。使發菩提
心。復為廣說三界難居。三塗苦難。非所生處。唯佛菩提。是真歸仗。以歸依故。必
生十方諸佛剎土。與菩薩居。受微妙樂。問病者言。汝今樂生何佛土也。病者答言。
我意樂生某佛世界。時說法人。當隨病者心之所欲。而為宣說佛土因緣十六觀等。猶
如西方無量壽國。一一具說。令病者心樂生佛土。為說法已。復教諦觀。隨何方國。
佛身相好。觀相好已。復教請佛及諸菩薩。而作是言。稽首如來應正等覺。并諸菩薩
摩訶薩。願哀愍我。拔濟饒益。我今奉請為滅眾罪。復將弟子。隨佛菩薩。生佛國土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既教請已。復令病人稱彼佛名。十念成就。與受三歸。廣大
懺悔懺悔畢已。復為病人。受菩薩戒。若病人困不能言者。餘人代受。及懺悔等。除
不至心。然亦罪滅。得菩薩戒。既受戒已。扶彼病人。北首而臥。面向西方。開目閉
目。諦想於佛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乃至十方諸佛亦復如是。又為其說四諦因果十二
因緣。無明老死。苦空等觀。若臨命終。看病餘人。但為稱佛。聲聲莫絕。然稱佛名
。隨病者心稱其名號。勿稱餘佛。恐病者心而生疑惑。然彼病人命漸欲終。即見化佛
P. 4
及菩薩眾。持妙香花。來迎行者。行者見時。便生歡喜。身不苦痛。心不散亂。正見
心生。如入禪定。尋即命終。必不退墮地獄傍生餓鬼之苦。乘前教法。猶如壯士屈伸
臂頃。即生佛前。若在家鄔波索迦鄔波斯迦等。若命終後。當取亡者新好衣服及以隨
身受用之物。可分三分。為其亡者。將施佛陀達磨僧伽。由斯亡者業障轉盡。獲勝功
德福利之益。不應與其死屍著好衣等將以送之。何以故。無利益故。若出家苾芻苾芻
尼。及求寂等。所有衣物。及非衣物。如諸律教。餘同白衣。若送亡人。至其殯所。
可安下風置令側臥。右脇著地。面向日光。於其上風。當敷高坐。種種莊嚴。請一苾
芻。能讀經者。昇於法座。為其亡者。讀無常經。孝子止哀。勿復啼哭。及以餘人。
皆悉至心。為彼亡者。燒香散花。供養高座。微妙經典。及散苾芻。然後安坐。合掌
恭敬。一心聽經。苾芻徐徐應為遍讀。若聞經者。各各自觀己身無常。不久磨滅。念
離世間。入三摩地。讀此經已。復更散花。燒香供養。又請苾芻。隨誦何呪。呪無蟲
水滿三七遍灑亡者上。復更呪淨黃土滿三七遍散亡者身。然後隨意。或安窣堵波中。
或以火焚。或屍陀林乃至土下以此功德因緣力故。令彼亡人。百千萬億俱胝那庾多劫
。十惡四重五無間業。謗大乘經。一切業報等障。一時消滅。於諸佛前。獲大功德。
起智斷惑。得六神通及三明智。進入初地。遊歷十方。供養諸佛。聽受正法。漸漸修
集無邊福慧。畢當證得無上菩提。轉正法輪度無央眾。趣大圓寂成最正覺
  臨終方訣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0326《快樂禪》

當自責性的情緒產生,應該告訴自己當時是愚癡的,讓自己心生慚愧來懺悔,並求改過遷善,希望能多做一些有益社會的事,用有生之年廣結善緣,這樣心裡就比較安定,情緒漸漸也就能化解了。至於修行的方法,則是多念佛、多做好事、多結善緣,也就是將功贖罪。如何彌補既成事實的過失?
只有多做好事。

曾有一個人寫了文章罵我,我一看,他罵的人不是我,因為我不是這樣,他罵了自己心中要罵的人,和我沒有關係,因此我絲毫都不難過。

可以不與人吵架,但該爭取時還是要爭取;可以不和別人打架,但據理力爭還是必要。
兇要有智慧,必要的時候還是要兇;兇並不等於不慈悲,不等於起煩惱。有時候我會表現出很生氣的樣子,來表示自己的認真嚴肅態度。

有一些人會得寸進尺;你對他越客氣,他就越囂張,越來越不服從,這該怎麼辦呢?
那就要開始要求了,但我們在要求人時,沒有必要吵架,也沒有必要拍桌子、翻臉。你可以誠懇的、耐心地告訴對方,希望大家一起好好地把事情做好,不要爭吵。我想,即使對方不願意配合,經過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最後他自己也會知道自己做得不好。

我們不要老是要求別人的關懷,而要主動關懷別人。

盡責任就是默默耕耘,至於會有什麼收穫,自然老天有眼。所謂老天,其實就是因果循環,如果我們付出的多,卻得到的少,就表示因緣尚未成熟,那就繼續努力吧!所謂水到渠成,水總是會來的,如果水還沒來,就表示目前時機未到,那就再慢慢地挖地、開渠。如果能這樣想,得到成果實際不覺得意外,也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如果沒有得到,也知道是因緣還未成熟,而不會感到氣餒。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能為不追求任何目的,只為奉獻而奉獻,這種精神本身,就能為自己帶來解脫的快樂。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0324《安身禪》

「走路禪,清楚體驗走路的感覺能讓心休息且有助身體健康。」
走路時,全身從頭到腳的每個部份,盡量放鬆,眼睛不要用力,知道周圍的環境狀況即可,面帶喜悅的微笑。
重心放在腳上,放鬆身體,放鬆頭腦,行走的過程中,不被內心的想法和外在的環境所影響,心要放在動作和感覺上。例如,在捷運站有很多廣告燈箱和人群,清楚環境,但不在意有那些廣告和人群,把心回到走路的當下。
「心要放在動作和感覺上」是指知道腳抬起來,知道腳在移動,知道腳穩穩地踩在地上,知道左腳、右腳移動的感覺,知道雙腳移動時身體重心的變化,知道雙手的擺動、身體的移動,清楚身體各部位肌肉鬆緊變化的感覺。

感謝大地承載我們,用雙腳像親吻大地般的行走,如果突然冒出一些念頭,不要理會,讓心休息片刻,再把心輕輕地調回注意身體的動作與感覺。

一步一步地走,看似單調,但正因為動作單純,並且不斷重複,只要把注意力放在腳步上,心便很容易安定下來,再遠的路,走起來也會輕鬆自在,沒有負擔。


真正的方向應該是:一生當中不要違背自己的身心安定、健康、安全和大眾的幸福,這才是人生的大方向。

有工作就先去做做看,「隨順因緣、掌握因緣、創造因緣」,「隨順因緣」是說若因緣出現,可以讓你成長、發展,那就應該隨著因緣去努力完成;這些事如果有五、六成情況事你可以接受,且有利社會,就應把握機會,放手去做,這就是「掌握因緣」了。
至於「創造因緣」,因緣初始可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可以用種種資源來培養因緣。比如本來是個小公司,可以藉著因緣而成了大公司,多的企業家都是如此成長的。

無論發生了好事或是壞事,好事不必得意忘形,壞事不必焦頭爛額,那都是由於因素機緣所促成,不如面對它、接受它;並以客觀的角度來反省,找出問題形成的因素及思考因應的辦法,進一步運用一己的所有及所能來處理它;處理之後就可以放下它了,讓一切成為過去,不必沾沾自喜,不用耿耿於懷,這就是「四它」哲學。

我們做人一定要先知道自己是誰,自己的身分、立場是什麼,然後告訴自己應該把什麼事做好。

我們曾講的如來如去,到任何地方,在任何時間都能把某一處當成自己的地方;因緣要我走,我就走,走到另一地方亦能安身立命地住下來。如此我們心靈就不會恐懼了。

父親曾對我說大鴨游出大路,小鴨游出小路,每隻鴨子都有自己的路,而且小鴨子也能夠像大鴨子一樣,從河的此岸到達河的彼岸。孩子啊!你也十來歲了!每個人都有他自己能夠走的路,如果你的力量很大,能夠走出大路,你也不要覺得了不起,因為你也只是走一條路而已,當你到達河的彼岸,別人也能夠到達那邊。如果你的力量很小,你也不要難過,不要羨慕別人的大路,不必認為自己沒有用,因為你也能夠到達彼岸。

「不必和人比較」當我做沙彌的少年時代,再趕經懺的階段,覺得困擾迷惑,以及感到智慧、能力、前途毫無希望時,心中自然湧起父親的話。此刻,我會告訴自己:「或許自己羽毛不豐,又是弱小有病,我現在力量只是如此,也只能走出如此的道路而已。」秉持這個信念,在我的奮鬥歷程中,我便不會灰心、失望。

自己的身心狀況,善根深淺,確實不能、也不必和別人相提並論,每個人各有過去世的因緣、因果,否則,若跟比我強的人相較,會越比越糟糕,若與比自己差的人相較,變愈比愈驕傲。

我的最初發心是:希望自己終其一生莫辜負做個本分的出家人,以報父母、師長及三寶對我的恩賜。我能做的,盡力去做;不能做的,不要跟人相比;別人的長處,我會努力學習,學不上的,不必氣餒。

我非常忙碌,但不會想到自己有用或沒有用的問題。由於父親的這句話,令我覺得平安、愉快、順利。

對經濟生涯的規畫,一定要好好處理。首先要珍惜現在所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活環境和條件,再以自己的技能、知識、體能、智慧、人品,為社會謀福利,這就是惜福培福。種福的意思是對現在尚沒有做的好事,要加強努力。同時我要建議諸位另一個觀念的認同:「坐著享福的人,那是無福之人;培福種福的人,才是有福之人。」

失業這段時間可以繼續找自己喜歡的工作,或者充實自己,或者做做義工,讓自己的思慮沉澱一下,接觸不同層面的人事物,讓自己的心胸開闊一些。

生命的價值是為了服務奉獻,就宗教來說,這就是利人利己的精神,因為自己會從奉獻中得到成長。


現在主義,修行一定是以把握現在為最重要,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沒來,只有現在這個時刻最重要,它使我們有著力點,能及時努力。

如果我們現在有努力的機會而不努力,有演戲的舞台而不演戲,錯過了一個機會,就少一次成長的因緣,哪就很可惜了。所以,現在能讓我們做的,就要盡力做好。

只要能肯定自我的生命體,是跟無限長的過去世及無窮遠的未來是連綿不絕的。現在的價值,不論是苦是樂,是成是敗,都是最寶貴的,最可珍惜的。因為能夠善用現在,對過去負責,也對未來負責,正好是一邊清償積欠的舊債,一邊又在積蓄功德及智慧的財富,現這樣的關鍵時刻,誰還能說不是最好的階段呢?

縱然一切的努力都未成功,只要人格成長,人品提升,就是成功。

怎麼決定自己該往哪個方向?所有的方向都靠自己判斷,你的體能、智能、技能、興趣,還有社會環境等,都要配合得起來。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還有佛家相信福報,沒有福的人,先在惜福、種福、培福。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紓壓禪》20220220

練習放鬆肩膀:首先,要放鬆肩膀,讓肩膀盡量往上抬高,抬到最後極限後,再往脖子內縮一下,感覺那份緊縮的感覺後,迅速把肩膀往下放,同時也把內心的負擔一同放下,感覺從肩膀、手臂到手指的放鬆。

如果身體仍不夠放鬆,可重複運用「緊、放、鬆」三個步驟,慢慢地鬆開身體的緊繃感。

無論如何都要給自己迴旋和緩衝的空間。不把自己逼到痛苦的地步,這樣的積極才合理。合理的積極還要跟自己的能力相符,做自己能作而且喜歡做的事,由於駕輕就熟和滿足了興趣,自然很容易積極,而且可以勝任愉快。

愛你所做的工作
大部分的人往往是學非所用,自己所做的和所學的、希望的、喜歡的、有興趣的事不一樣,興趣常常只能當作副業,而不能成為職業。有一句話說:「做你所愛的,如果不能的話,那就愛你所做的。」能夠做你有興趣的事,是有福氣的人,但如果不能的話,也要嘗試接受你所做的事,慢慢地培養出興趣。能讓本來沒有興趣的,變成有興趣,就是一種積極。

隨時隨地存有受挫折、受批評的心理準備,經常調整自己,就能夠不受環境影響了。
如果是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該怎麼辦?就念「阿彌陀佛」聖號。這樣情緒就不會波動,也不會受人、事影響而動搖。

因緣變化難掌握

要除煩惱,談何容易!在沒有斷煩惱之前,唯有用佛法的智慧來幫助自己化解煩惱。佛法的智慧事什麼呢?簡單的說只有兩個觀念:一個是「因緣」,另外一個是「因果」。
任何一件事情的成敗得失、聚散離合都是有因有緣,由許多因素促成的,這一切不是自己能夠掌控,我們只是其中的一份子。既然不能掌控,就不需要對自己失望,因為其他人也是沒辦法掌控的。所以做不到的時候,不需要認為自己無能。

因緣也就是時機,包括自己的能力、健康,以及環境裡的種種現象,例如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家庭倫理現象等。我們的身體也好、思想也好,都是受了這些環境的影響而產生變化,這就是「因果」。當許許多多的因素湊合起來完成了一件事,已經有了結果,那只有接受它了。

用佛法來講,碰到問題,做任何事的態度,可以用四句話來運用,即: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也就是「四它」。勇敢面對問題,接受現況,看應如何處理就處理,處理之後就應放下;放下不是放棄,而是處理之後,不要牽掛成功與否。因為成功了不必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失敗了也不要覺得灰心喪志。只要面對事實、接受事實,就不會老是自怨自艾。


失業時生活暫時還過得去可以趁空檔好好休養一下,或是去當義工。一邊當義工,一邊養精蓄銳,讓頭腦沉澱一下,調整方向與腳步,重新出發。

請放下身段,當然,還是要找新的工作,只不過當一段時間義工後,也許找工作反而比較容易,因為心情不一樣了,看事情的角度也不同。一般人總認為,自己到了某個層次後,接下來找的工作不能比過去職位低、薪水少,這樣的想法在當了義工之後會漸漸改變,比較能放下身段,讓心境更透徹、柔軟。其實,不要計較職位高低、薪水多少,這樣一來,天地還是很寬闊,能走的路還是很多。找到工作之後就要像當義工時一樣,懷抱奉獻的心態,老闆給我多少錢、叫我做什麼都沒關係,只要有事做就好。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遊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與大苾芻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

 

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銷除,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爾時、世尊讚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勸請我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汝今諦聽!極善思惟!當為汝說」。

 

曼殊室利言:「唯然,願說!我等樂聞!」

 

佛告曼殊師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

 

「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燄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瘖、啞、攣躄、背僂、白癩、顛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捨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罥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加,縛錄鞭撻,繫閉牢獄,或當刑戮,及餘無量災難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翫,皆令滿足」。

 

「曼殊室利!是為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

 

「復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功德莊嚴,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說不能盡。然彼佛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於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訶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次補佛處,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正法寶藏。是故曼殊室利!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應當願生彼佛世界」。

 

爾時、世尊,復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諸眾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即於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惡趣苦,不樂欲樂,好行惠施,讚歎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施來求者,況餘財物?」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雖於如來受諸學處,而破尸羅;有雖不破尸羅而破軌則;有於尸羅、軌則,雖則不壞,然毀正見;有雖不毀正見而棄多聞,於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了;有雖多聞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為魔伴黨。如是愚人,自行邪見,復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大險坑。此諸有情,應於地獄、傍生、鬼趣流轉無窮。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捨惡行,修諸善法,不墮惡趣;設有不能捨諸惡行、修行善法,墮惡趣者,以彼如來本願威力令其現前,暫聞名號,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得正見精進,善調意樂,便能捨家趣於非家,如來法中,受持學處無有毀犯,正見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不謗正法,不為魔伴,漸次修行諸菩薩行,速得圓滿」。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慳貪、嫉妒,自讚毀他,當墮三惡趣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受劇苦已,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作牛、馬、駝、驢,恆被鞭撻,饑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或得為人,生居下賤,作人奴婢,受他驅役,恆不自在。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復憶念,至心歸依。以佛神力,眾苦解脫,諸根聰利,智慧多聞,恆求勝法,常遇善友,永斷魔罥,破無明殼,竭煩惱河,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愁苦惱」。

 

「復次、曼殊利室!若諸有情好喜乖離,更相鬥訟,惱亂自他,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展轉常為不饒益事,互相謀害。告召山林樹塚等神;殺諸眾生,取其血肉祭祀藥叉、羅剎婆等;書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惡咒術而咒詛之;厭魅蠱道,咒起屍鬼,令斷彼命,及壞其身。是諸有情,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諸惡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轉皆起慈心,利益安樂,無損惱意及嫌恨心,各各歡悅,於自所受生於喜足,不相侵凌互為饒益」。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四眾: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及餘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學處,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

 

「或有因此,生於天上,雖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窮盡,不復更生諸餘惡趣。天上壽盡,還生人間,或為輪王,統攝四洲,威德自在,安立無量百千有情於十善道;或生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大家,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形相端嚴,眷屬具足,聰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於後不復更受女身」。

 

「復次、曼殊室利!彼藥師琉璃光如來得菩提時,由本願力,觀諸有情,遇眾病苦瘦攣、乾消、黃熱等病;或被厭魅、蠱毒所中;或復短命,或時橫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願滿」。

 

「時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滅一切眾生苦惱。既入定已,於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說,大陀羅尼曰:『那謨薄伽筏帝,裨殺社窶嚕,薜琉璃缽剌婆喝囉闍也,怛陀揭多耶,阿羅訶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阤: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帝娑訶』」。爾時、光中說此咒已,大地震動,放大光明,一切眾生病苦皆除,受安隱樂。

 

「曼殊室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常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咒一百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若有所求,志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於彼藥師琉璃光如來,至心殷重,恭敬供養者,常持此咒,勿令廢忘」。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晨嚼齒木,澡漱清淨,以諸香花,燒香、塗香,作眾伎樂,供養形象。於此經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於彼法師,應修供養: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願滿,乃至菩提」。

 

爾時、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當誓於像法轉時,以種種方便,令諸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世尊!若於此經受持讀誦。或復為他演說開示;若自書、若教人書;恭敬尊重,以種種華香、塗香、末香、燒香、花鬘、瓔珞、幡蓋、伎樂,而為供養;以五色綵,作囊盛之;掃灑淨處,敷設高座,而用安處。爾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及餘無量百千天眾,皆詣其所,供養守護。世尊!若此經寶流行之處,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及聞名號,當知是處無復橫死;亦復不為諸惡鬼神奪其精氣,設已奪者,還得如故,身心安樂」。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應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淨座而安處之。散種種花,燒種種香,以種種幢幡莊嚴其處。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食清淨食,澡浴香潔,著清淨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鼓樂歌讚,右遶佛像。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若復有人,忽得惡夢,見諸惡相;或怪鳥來集;或於住處百怪出現。此人若以眾妙資具,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惡夢、惡相諸不吉祥,皆悉隱沒,不能為患。或有水、火、刀、毒、懸險、惡象、師子、虎、狼、熊、羆、毒蛇、惡蠍、蜈蚣、蚰蜒、蚊、虻等佈;若能至心憶念彼佛,恭敬供養,一切怖畏皆得解脫。若他國侵擾,盜賊反亂,憶念恭敬彼如來者,亦皆解脫」。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盡形不事餘天,唯當一心,歸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苾芻二百五十戒,苾芻尼五百戒。於所受中或有毀犯,怖墮惡趣,若能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三惡趣生。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於極苦;若能志心稱名禮讚,恭敬供養彼如來者,眾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見者歡喜,利根聰明,安隱少病,無有非人,奪其精氣」。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如我稱揚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此是諸佛甚深行處,難可解了,汝為信不?」

 

阿難白言:「大德世尊!我於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淨。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

 

「世尊!有諸眾生,信根不具,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由此不信,還生誹謗。彼於長夜失大利樂,墮諸惡趣,流轉無窮!」

 

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

 

「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汝今能受,當知皆是如來威力。阿難!一切聲聞、獨覺,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悉不能如實信解,唯除一生所繫菩薩。阿難!人身難得;於三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復難於是」。

 

「阿難!彼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菩薩行,無量善巧方便,無量廣大願;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而廣說者,劫可速盡,彼佛行願,善巧方便無有盡也!」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救脫,即從座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轉時,有諸眾生為種種患之所困厄,長病贏瘦,不能飲食,喉脣乾燥,見諸方暗,死相現前,父母、親屬、朋友、知識啼泣圍繞;然彼自身臥在本處,見琰魔使,引其神識至於琰魔法王之前。然諸有情,有俱生神,隨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書之,盡持授與琰魔法王。爾時、彼王推問其人,計算所作,隨其罪福而處斷之。時彼病人,親屬、知識,若能為彼歸依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請諸眾僧,轉讀此經,然七層之燈,懸五色續命神旛,或有是處彼識得還,如在夢中明了自見。或經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識還時,如從夢覺,皆自憶知善不善業所得果報;由自證見業果報故,乃至命難,亦不造作諸惡之業。是故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應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隨力所能,恭敬供養」。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曰:「善男子!應云何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續命旛燈復云何造」?救脫菩薩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脫病苦,當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應以飲食及餘資具,隨力所辦,供養苾芻僧。晝夜六時,禮拜行道,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讀誦此經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燈;造彼如來形像七軀,一一像前各置七燈,一一燈量大如車輪,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絕。造五色綵旛,長四十九褶手,應放雜類眾生至四十九,可得過度危厄之難,不為諸橫惡鬼所持」。

 

「復次、阿難!若剎帝利、灌頂王等,災難起時,所謂:人眾疾疫難,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雨難,過時不雨難。彼剎帝利灌頂王等,爾時應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諸繫閉。依前所說供養之法,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由此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令其國界即得安隱,風雨順時,穀稼成熟,一切有情無病歡樂。於其國中,無有暴惡藥叉等神惱有情者,一切惡相皆即隱沒;而剎帝利灌頂王等壽命色力,無病自在,皆得增益」。

 

「阿難!若帝后、妃主,儲君、王子,大臣、輔相,中宮、綵女,百官、黎庶,為病所苦,及餘厄難;亦應造立五色神旛,然燈續明,放諸生命,散雜色花,燒眾名香;病得除愈,眾難解脫」。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言:「善男子!云何已盡之命而可增益」?救脫菩薩言:「大德!汝豈不聞如來說有九橫死耶?是故勸造續命旛燈,修諸福德,以修福故,盡其壽命不經苦患」。阿難問言:「九橫云何」?救脫菩薩言:「若諸有情,得病雖輕,然無醫藥及看病者,設復遇醫,授以非藥,實不應死而便橫死。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便生恐動,心不自正,卜問覓禍,殺種種眾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魎,請乞福祐,欲冀延年,終不能得。愚癡迷惑,信邪倒見,遂令橫死入於地獄,無有出期,是名初橫。二者、橫被王法之所誅戮。三者、畋獵嬉戲,耽淫嗜酒,放逸無度,橫為非人奪其精氣。四者、橫為火焚。五者、橫為水溺。六者、橫為種種惡獸所噉。七者、橫墮山崖。八者、橫為毒藥、厭禱、咒詛、起屍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饑渴所困,不得飲食而便橫死。是為如來略說橫死,有此九種,其餘復有無量諸橫,難可具說!

 

「復次、阿難!彼琰魔王主領世間名籍之記,若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寶,壞君臣法,毀於性戒,琰魔法王隨罪輕重,考而罰之。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然燈造旛,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

 

爾時、眾中有十二藥叉大將,俱在會坐,所謂:宮毘羅大將,伐折羅大將,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頞你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招杜羅大將,毘羯魔大將: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為眷屬。

 

同時舉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為作義利,饒益安樂。隨於何等村城圍邑,空閑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

 

爾時、世尊讚諸藥叉大將言:「善哉!善哉!大藥叉將!汝等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此法門名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亦名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亦名拔除一切業障;應如是持」!

 

時薄伽梵,說是語已,諸菩薩摩訶薩,及大聲聞,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O Alquimista》20210621

本書被法國文壇喻為足以和《小王子》一書並駕齊驅,我認為本質更像基督、天主、回教版本的《流浪者之歌》,也融合了一些佛教「悉達多」的悟證。作者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年輕時住精神病院時,因女友送他《流浪者之歌》,看完後感受深深被理解因此病情好轉,或許是本書的誕生的「緣起」。

這本在2008年買的書,當初只想知道如何得到寶藏,光羨慕主角得到「天地之心」的秘密,一大筆財寶和一見鍾情命中註定的伴侶,其實可貴的是那勇於放下已有的成就和勇於提起夢想的精采歷程。我像書中有些眼裡只有金子的煉金術師,忽略了最重要的價值在於「提煉純粹」物質的過程,連帶淨化了心靈和四周環境。

我更像只會讀死書的英國人,想從書本獲取煉金術的捷徑,崇拜複雜的戲論,鄙棄簡單真實的道理,例如因果、行善、孝順,所幸遇到已有成就的老師(真正的煉金術師),一眼看出英國人所欠缺的,就是「覺察」實際的生活和環境那非語言文字能闡明的智慧,「去做」才是最積極的行動,做了才知了解多少,才能修正行為想法,獲得煉金術的哲人石和長生露。


書中曾說幸福生活的秘訣在於「拿好手中的那一匙油,也要欣賞途中的美麗風景」;

身為讀者,那一匙油代表,用「功利的心」想知道主角獲得寶藏的秘訣,但也要以「欣賞的心」將自己帶入,如同主角一樣從西班牙到非洲到埃及冒險,現在還用Google地圖查看出現的地標街景,想像自己待在這些地方的感受;我們一同體驗走過這些城市的冷漠、沙漠的遼闊、遇過的好人壞人,當遭遇困難的痛苦,勇敢解決困難後的快樂,用這種方式閱讀,帶來更深刻的樂趣,這種「想像力」也是「天地之心」。

人生旅途上,那一匙油代表生存或是夢想,但隨著時間空間的推移變化,一定會遇到種種人事物,欣賞它、享受它吧!

人總是喜歡「擁有夢想」,更勝於去「實現夢想」。因為實現夢想代表要改變目前習慣的生活,還有面對未知的恐懼,但唯有勇敢去做的人,才能體悟到未曾見過美麗豐富的境遇,和「問心無愧」的快活。

現在看來,主角是個很勇敢且願意向環境學習的人。為了「旅行」放棄當神職人員,從事逐水草而居的牧羊人工作,又為了「夢中的寶藏」去詢問解夢者,賣掉所有的羊群,去金字塔找尋他的寶藏。再放下命中注定的伴侶,在啟程越過戰亂的沙漠尋找寶藏。一再放下原有的成果,一再提起更高的目標,真勇者。

書中也提醒不要承諾給別人你還沒得到的東西,會阻礙你踏出去,應該先努力於目前能做的事和付出代價,這樣才更有動力和決心去完成你的目標。


書中我覺得這一段是最重要的奇蹟,「轉換想法」的能力,可以讓自己繼續向目標前進。

就是當主角冒險賣掉所有羊追夢,剛到陌生的非洲卻被第一個主動搭話的陌生人騙走所有的錢,他正處於一個抉擇點上,把自己當作一個「小偷的受害者」,或者把自己視為一位「探險家」,正探尋著他的寶藏。

主角決定這樣想「我是個探險家,我正要去尋找我的寶藏」,這也是「天地之心」的力量,我們的感受來自「想法」,能夠自由自在的解讀事物,便能「自己做主」。

其中能成功「轉換想法」關鍵在於,主角聽過許多冒險家克服更困難的情況,且他還見過一位有神力的老國王,且相信他的祝福仍在,這是「信仰的力量」。

轉換了看法,心裡的感受完全不同,現代心理學發現,「緊張」其實跟「興奮」的生理反應是一樣的,我們可以刻意認為這是興奮,就更能接受自己,繼續向前。

主角也把觀察羊群需求和行為的能力,使用在觀察陌生的環境和陌生人的需求上。主動幫助糖果店老闆開店而獲得食物;幫助水晶店老闆擦拭水晶球,而獲得食物和一份得以重新出發的工作。

「用心觀察」的能力正是《小王子》書中所說:重要的東西唯有用「心」看,才能看的見,光憑眼睛是看不到的。主角不斷應用人類都有的「覺照、觀察的能力」,也用來聽自己「心的想法」,發現它是變化無常,生住異滅的,但這「能觀察的心」的本質是純粹的,藉由這樣的訓練,一步步的貼近「天地之心」。

因為作者也是赫賽《流浪者之歌》的書迷,所以書中有許多「禪」的觀念,如放下過去,不幻想未來,專注於當下;唯有專注於當下,才能改善現況,就會改變未來;踏實於現在,就是和過去未來同在。吃飯就好好吃飯,走路就專心走路,睡覺就只管睡覺,因為沙漠會把漫不經心的人毀掉,所以要專注於正在做的事上,如同武士對戰時,專注於自己和敵人的一舉一動,才更有機會獲勝。

我認為煉金術師的「哲人石」可以點石成金,代表是因為了解其事物所需的「因緣條件」,就能轉化生成各種現象;「長生露」可以長生不老,代表專注「活在當下」,就是真正的永恆。

書中認為這一切都是由「上帝」同一隻手所寫成的,但也說「人人」皆有能力創造這一切。這融合佛教中的「如來藏、真心」,能生萬法,一切因緣所生,「只要條件具備必定發生」的性質,也是書中所說的「天地之心」。

更進一步說人、動物、樹木、石頭、宇宙都為一,更像佛說的「平等心、無差別心」;「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依愛因斯坦「質能互換」的發現,解釋了一切物質、想法,本質都是「能量」,無形無相,我們感官所見之相是「夢境、幻覺、水泡、殘影、露水、閃電」。

關於「愛」,
主角遇到法蒂瑪一見鍾情,這沙漠的女人說,因為你愛我,從此我便屬於你的一部分,我會等你追尋到寶藏後,從沙漠外面回來,我會滿心期望著。

如同《小王子》書中狐狸說的「馴服」就是建立關係,包含了陪伴、付出、聊天,一旦花過時間和精力,從此狐狸便是獨一無二的,跟其他的千千萬萬的狐狸不再一樣。用心、用愛照顧灌溉,就能賦予事物獨特意義,「真愛」是真心無我的祝福付出,希望他一切都好,而不是互相綑綁,佔有。


只要有愛便跟宇宙有了聯繫,當用「善良純粹的真心」全神追求一樣東西時,是最接近「天地之心」的時候,「整個宇宙」將會幫助你得到它。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大的紅蘿蔔》20210616

黑兔和白兔是好朋友,它們都夢想能找到全國最大的紅蘿蔔。有一天黑兔背上背包開始他的尋找紅蘿蔔之旅,而白兔因為家裡有田要照顧所以無法跟黑兔一起出門,黑兔說會用手機隨時跟他聯絡。

黑兔一看到「農家一」,馬上拜託他們拿出最大的紅蘿蔔,黑兔把照片傳給白兔看,白兔笑說這不比我們家種的大多少。雖然這麼說,白兔卻開始想為什麼別人的紅蘿蔔的確比我家的大一些,白兔拜託黑兔問他們是否有特別的種植方法,農家說除了每天的澆水,他還會在土壤上撒兔子便便給紅蘿蔔吸收。白兔之後也開始鋪上便便給自家的紅蘿蔔。

黑兔遇到「農家二」,農家自信的地拿出最大的紅蘿蔔,果然比白兔家的大上許多,黑兔問您也是在土上撒便便嗎?農家回黑兔,他們只是挑前三大的紅蘿蔔再繼續培養種植,白兔知道後也試著這樣挑選來種植。

黑兔來到一個「大市場」,看到有巨大的紅蘿蔔就打探農家的所在地,問到「農家三」,他們拿出讓黑兔大吃一驚的紅蘿蔔,足足有三倍大。直爽的黑兔就問你怎麼種的阿,農家說這是我的秘密為什麼要跟你說。白兔拜託黑兔隔天再有禮貌帶些伴手禮去請教,農家才說,他們會修剪附近樹木讓陽光充足,還有開闢流動的溪水在田間四周,這樣就可以有飽足的水分和陽光,植物生長不外乎就是土壤、陽光、水。於是白兔當天就開始修剪樹木,也開闢溪流在自家的田四周。

黑兔來到了「農家四」,農家並沒有種植紅蘿蔔,但所種的白蘿蔔足足有十倍大,像顆大西瓜,農家也熱情地告訴黑兔,他讓白蘿蔔始終保持在溫度30度下生長,太冷時會在附近生火保暖,太熱時會鋪上冰塊降溫。白兔聽黑兔敘述後想說都是蘿蔔,我也試著讓紅蘿蔔維持在30度的溫度。

黑兔從平原到高山、海邊、火山、地洞也尋找不到更大的紅蘿蔔了,但這一路上的美麗風景也讓他很快樂。有天白兔告訴黑兔,他田裡已經長出三倍大的紅蘿蔔了,白兔說照著你之前教的方式來種植,或許能長出全國最大的紅蘿蔔。

黑兔說哪有這麼容易,仍在全國裡探詢旅行。時間久了,兔子國都知道有隻黑兔在找尋巨大紅蘿蔔,於是國王覺得有趣便宣布在一年後的今天,如果誰帶來的紅蘿蔔最大,便將城堡的一半財富分給他。

黑兔於是找得更賣力了,但知道有比賽後,大家開始不給黑兔看任何紅蘿蔔了,每隻兔子都把自家最大的紅蘿蔔藏起來,準備明年一決勝負。

黑兔不得已只好先回家鄉,看見白兔正勤勞的耕田,白兔看見黑兔便高興的告訴他,自從使用了黑兔問到的秘訣,現在收成越來越多,紅蘿蔔也越長越大,明年說不定就能得到冠軍。為了感謝黑兔,白兔說,如果黑兔願意一起來幫忙種田,除了收成的一半給黑兔,比賽贏的獎金也一人一半。

黑兔覺得很感動,這兩位好朋友,一直改進種植技術,細心照顧,每天施肥料、拔雜草、挑走田裡的所有碎石,於是收成越來越好,又買更多的田地來種植,賺了很多很多錢。比賽當天,果真他們長出全國最大的紅蘿蔔,國王如約定的分享城堡一半的財富給他們。

當天他們無私的分享種植技術,從此各家農民也開始賺更多的錢,每年的這一天變成技術分享的歡樂節日,全國兔民也因此有吃不完的食物,大家都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富有的黑兔和白兔,為了更拓寬自己的見識,打算冒險到人類國,學習更多關於種植的技術帶回給兔子國。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OOD LUCK 當幸運來敲門》20210611

當初買它的原因是封面寫行銷學之父科特勒譽為媲美《小王子》的經典之作,有緣的是修通識課的時候,老師也用這本書分析「運氣」和「幸運」的不同,還因此多買了一本改版的珍藏。

本書認為運氣短暫不可靠,要靠努力「創造條件」結合「運氣」才會長久的「幸運」。

故事主軸是尋找四葉幸運草,在貧脊土地且黑暗的歡樂森林中,藉由誠懇請教在地居民幸運草的生長條件,努力打造一方適合生長幸運草的環境,鋪上牛家莊的肥沃土壤;從仙女的湖泊開闢活水小溪濕潤土壤;修剪枯枝始有一半日照、一半樹蔭;以及沒有碎石阻礙的土壤,當這些條件俱足後,只等風神準時的遍播神奇的金色四葉幸運草種子,遇到合適的生存條件便能生長。

以植物的生長最重要的就是陽光、空氣、水、土壤,各種所需的條件都有細微差別。

簡言之,首先心中要有個善的目標,要成事就是去全面了解它所需要的條件,誠心有禮的請教過來人,相信過來人的經驗並多問為什麼給這樣建議,先湊齊準備目前能辦到的條件,今天能做該做的事先完成,專注於當下的努力,當一個正直善良的人,當看似條件都俱足了,也要注意似否有沒注意到的細節。

以佛所教的觀念不外乎,因果、因緣、緣起,當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我們可以努力促成因緣,但一時間無法完全掌握所有條件,需要等待時間和空間的熟成。所以只能專注於能做的、該做的,多關心他人,幫助彼此創造共同利益,心存善念,盡力而為,從現在開始就能越來越「幸運」。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王子》20210615

從2006年第一次看小王子到現在也15年了,那時並沒有太多的感想,現在重讀時發現這本書神奇之處,在保有「赤子之心」的人看了感到被理解,而在失去想像力只懂得數數字、服從命令和不再問為什麼的「奇怪的大人」,看了會感到遺憾。所以可能第一次閱讀時我正處於「赤子之心」轉換到「奇怪大人」的矛盾時期。

如今發現以前小王子旅行星球上的奇怪大人們,都有我的樣子,佔有、一味服從、只懂查資料閱讀不去親身體驗、頑固、麻痺自我、不聽人說話、只關心金錢數字卻不會創造價值、只關心編號名號、虛榮心、只想指揮、懶惰、退縮膽小...。我覺得這段真的很精彩,只有一個人的「國王」、只要聽到鼓掌就脫下答禮的虛榮人、「酒鬼」想用酒忘掉酗酒的可恥、認為數到的星星都是他的「企業家」、一個無法拒絕命令的「點燈人」、一個不出門的「地理學家」、還有有最多奇怪大人的地球。

小王子代表我們的行動力、想像力、天真、善良、好奇、付出、用心建立關係和一顆願意愛人的心。但這些最美的人性,有著極為脆弱的一面。書中會破壞星球的巴歐巴巨樹,需要在它幼苗時就即早拔除,就像壞習慣都是由一個微小「壞念頭」開始養成的,直到毀壞整個人生;小王子細心澆水、為她擋風的玫瑰,是我們的「愛人」需要滋養照顧;而野生小狐狸因為偶遇、聊天、陪伴馴服成為夥伴就如我們交「朋友」的過程;而毒蛇的存在一直提醒著我們生存的「危險」,生命終有時,我們只能試著留給別人美好回憶;我們要保持小王子令人愉悅的笑聲,以及建立親密關係,心存希望,時時仰望美麗星空,其實我們也是無窮無盡的。

其實這本書挺感傷的,身為法國低空偵查軍的作者是在二戰中隨時將會死去的憂慮和痛苦下所寫的。但這本書安慰著他和我們,希望永遠都能和小王子當朋友一起聊天,聽聽他令人開心的可愛笑聲。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