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出現後的致死率100%。

我們活著每一秒都奔向著死亡。

不要再對親愛的人和

有意義的事視而不見。

在我死前,我想要_____。

這個空白,

可以避免遺憾,

但過多的清單,

只會麻木以為這期生命
仍有很多時間的錯覺。

 

我們以為只有
過去會影響我們的現在,

但我們對於未來的看法也會影響現在。

所以現在的崩壞其實包含著過去和未來的失敗感,

過去現在未來,是一個整體。

對於未來很有信心,

也是對於現在很有信心,

也是肯定過去的自己。

在人生除了這期生命,還有無限期生命的認知下,

只要內在能不斷成熟茁壯,

在生生世世的努力下,

我們一定能成佛的。

在未來一定能成佛的大信心下,

佛是已經成了的光明未來,

也代表現在的任何一舉一動,

都在成佛的過程中,

而過程及成了目的,

當下即是全部,

失敗即是經驗,

成功即是起點。

釋迦牟尼佛成功成佛後,

便是開始度眾生的起點。

 

人最不想面對的事,

往往就是他們最需要面對的事。

 

我們腦中所建構的都是對於真實世界的簡化版的虛擬世界觀。

這一切都是因為種族肉體生存所產生的功能,感謝這些功能讓我們好好活著。

但也要看見那些功能所帶來的苦和樂,其實是可以去超越的。

而修行者藉由體驗、思考、看見我們所感受的相的虛妄性,以及那些慣性思維行為如牢籠都是自己所造成的。

一直保持看見、知道,便可以自由。

 

佛法的修行

戒、定、慧

戒:不該做的不做、該做的做

定:放鬆專注覺察身心、環境

慧:觀察變化、體驗變化、
允許變化、安住變化、
對因緣果不懷疑了

 

隱私是健康關係裡每一個人需要的心理空間

秘密源於羞愧,通常有害,榮格說秘密是心靈的毒藥。

 

痛苦沒有等級之分,

痛苦就是痛苦,

貶低自己的痛苦就是貶低自己,

也是貶低其他人的痛苦沒被你列入痛苦排行版上的人。

在比誰比較痛苦的習慣中,

沒有人是贏家。

人無法藉著便貶低痛苦來克服痛苦。

想克服痛苦,就要接受他,想出處理他的辦法。

你無法改變你否認或貶低的事。

細微的擔憂,常常反映出更深層的憂慮。

 

人的一切都可能被奪走,

除了一樣,

人最終的自由,

在任何處境中選擇自身態度的自由。

《活出意義來》

 

五蘊皆空

色受想行識

皆是

因+緣= 果

變化的

不獨存的

因緣果原則普遍存在不生不滅

 

今天的你,

累積了多少知識、經驗,

吃了多少食物、

喝了多少水,

讀過多少智慧的書,

領悟了多少洞見,

把這些力量用在今天吧。

我們遲早會30歲、40、50⋯

不管你想累積的成就有沒有達成都躲不掉。

幾歲完成有這麼重要嗎?

倒是今天一定不會回來。

 

作決定時,要先分清楚,你是基於恐懼還是愛。

 

不要跟別人講幹話。

不知道的就坦承不知道,

心裡想什麼就真的說什麼,

感受是什麼就表現是什麼,

除非保持真誠,

否則誰也幫不了你得到信任,

建立親密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mmy5482 的頭像
    tommy5482

    Inwhy

    tommy54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