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生氣、
我不能接受、
我非常反對。
不要說
「你」讓我很生氣
改成
「我」不能接受,
當你說我沒路用的時候。
以「我」當情緒的開頭,
幫助識別出情緒,
也代表我的感受由我負責。
坦然真誠的「說出」自己的憤怒,
更容易成就親密關係。
健康的性格
包括
能理解接受表達自己的感受
創造力、想像力、好奇心、
以及自己得到照顧和
為他人付出的平衡
精神上的信仰支持
和自由意志的肯定
如果是過度負責、付出的人,
練習請別人為你做些事情,
當有人請你做事時,
對他說不。
並注意當下自己的感受
是被拒絕、內疚、害怕、生氣、
自我價值感低、無法停止模範行為。
如果你是不夠負責一方
你就練習
說到做到,負起責任,
做出具體的改變。
如果你的適應行為是叛逆,
那你的練習作業就是:
以我是為開頭的句子寫清單。
自我描述,
例如:我是一個討厭規則的人 
這樣幫助你認識自我,而不是讓別人掌控你的生活。
如果你的適應行為是拖延邋遢,
讓自己隱身在混亂之中,
那你的練習作業是:
寫一份今日事項清單。
留意行為背後的感受。
如果你的適應行為是取悅他人,
你的練習作業是:
做一些讓人不愉快的事情。
例如,有什麼事情是你早就厭惡不已:不想做,而你卻一直都在做?
原因是你害怕自己不做的話,別人會因此不悅。
那就試試看,不做吧!
最重要在練習的時候一定要體會自己的感受,
這樣就能了解適應行為背後的感受了。
面對批評
不管是外面來的批評
或內在批評
記住
我們可以傾聽
然後說謝謝你
但
記住
要不要接受這樣的看法
或因此改變
取決於我
《連結》
腦神經細胞個體和其他腦神經連結的越多
越能夠存活
人的生活幸福
首先取決於和家人的情感連結
是否能夠被理解、被關懷
而跟社會大眾、自然環境的連結
更能加深幸福感。
孤獨
會讓腦神經細胞死亡
同理也會讓人凋零
人與人的連結
可以先用觀的方式
如同那樹木隱藏在土壤下的根系
牽連著彼此的生活
我們和家人也是如此
用洗手間的方式、時間
就能感受到那互相影響的程度
再更深一層
自己心情好壞對彼此的影響
在一層一層的看見
食物、金錢、Line訊息、電視、
書本、對話⋯
的聯繫網。
我們不是孤單的活在這世界,
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
一歸萬法,
我是整體眾生的集合體,
眾緣而生的性即是我。
而「知」的能力是所有物質都有的,
你知、我知、大家知
你好、我好、大家好。
些微的恐懼能有推動的作用,
但太多的恐懼則會讓你很難繼續正常的生活。
關於恐懼有幾個關鍵要點,
它們能幫助你處理這類情緒。
第一點:沒有認清的恐懼最為恐怖。
一旦認清自己的恐懼,正視它們,
你就會發現其實沒那麼可怕,
也沒那麼不可戰勝。
你只需要做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
就是一一列出自己的恐懼。
這真的非常有用。
認清你害怕的東西,如此就能更貼近自己真實的感受。
另一個關於恐懼的深刻見解就是:
因為恐懼而不敢面對的情況,它們就更有可能發生。
例如,我害怕被拒絕,我就會找各種方式避免被拒絕。
因此我很可能一味地取悅他人,
或是造成過度負責任的性格,
又或是不肯表達憤怒。
這些行為看起來能使我免於遭受拒絕,
但事實上卻增加了我被拒絕的機會。
人們感覺到我的不實在、不誠實、不真實,
他們就有可能因此拒絕我。
如果我們不肯面對恐懼,
我們害怕的事情就很有可能變成現實。
如果你害怕自己恐懼,
最好不要否認它們的存在,
而是坦然面對。
僅僅如此,就足以趕走部分的恐懼心理了!
《關係結束後,成為更好的自己》
向神明佛菩薩祈求
平安健康快樂時,
也同時祝福佛菩薩神明
也平安健康快樂,
突然覺得在平等無為的慈悲下,
也很自然不過。
許多人結婚的理由在根本上就不恰當,
其中包括:
1.避免孤單;
2.逃離不幸福的原生家庭;
3.他們覺得人人都應該結婚;
4.認為只有找不到結婚對象的失敗者才會單身;
5.因為有「想要照顧別人」或「想要被人照顧」的需求;
6.奉子成婚;
7.因為「墜入愛河」……理由可多了!
愛情不足以為婚姻打下良好的基礎。
人們往往將對方理想化,然後愛上理想化的對方,
而非真正的對方。
蜜月期一旦結束,幻想就破滅了,
你就會發現對方無法達到心目中理想的狀態。
也許,「墜人愛河」只是人們為了來補心中的空缺所做的一種嘗試,並不是建立婚姻的良好基礎。
因錯誤的理由(「墜入愛河」也是其中之一)而結婚的人,
可以稱他們為「半個人,他們想變得完整,
想要藉由結婚來找到幸福。
甚至婚禮誓言裡也有「兩人合二為一」這樣的句子。
這種婚禮誓言是離婚的原因之一。
而結婚的適當理由
是彼此都完成了個人成長,和自我意識的探索。
我走在一條「成長為一個完整的人」的道路上,
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
我會因為自己杯子裡東西是如此的豐富,
而需要找一個人來分享多出來的部分。
《關係結束後成為更好的自己》